23日,湖北宜昌 一名老人獨自冒雨來交醫保
卻被工作人員告知
“不收現金,要么告訴親戚
要么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
老人聽到后,滿臉愁容
![]()
![]()
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后,當地政府回應稱
相關部門工作人員
已上門為老人辦理了居民醫保
但老人無助的樣子
仍讓很多網友氣憤
![]()
![]()
![]()
![]()
實際上,在數字化面前
老人比我們想象中更加手足無措
不會手機支付,不會掃碼通行……
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在他們眼中
也許是一道“電子圍欄”
讓人寸步難行
![]()
近日,一位94歲的老人
為了激活社保卡
在銀行柜員機前
被家人抬著進行人臉識別
畫面讓人心酸
![]()
![]()
今年7月,遼寧大連
一位老人乘坐地鐵時
因沒有健康碼被阻攔
工作人員多次讓老人出示健康碼
但老人似乎并不知道健康碼是什么
并反復解釋“沒人給我通行證”
![]()
無獨有偶,今年8月
黑龍江哈爾濱一位老人
乘公交時因沒有手機
無法掃描健康碼
不僅司機拒絕開車
其他乘客也對老人進行指責
“你還是下去吧
這些年輕人等著上班,多不容易”
最終,民警將老人送至目的地
![]()
![]()
因防疫規定
不少醫院取消了現場掛號
今年10月,四川成都
63歲的李爺爺和老伴轉了好幾趟車
來到醫院后卻被告知無法掛號
“耽誤了幾個小時,最后也沒有看成”
不斷碰壁的李爺爺情緒激動
在門診窗口大聲喊
“你們不能把老人拒之門外啊!”
![]()
△在醫院研究如何通過手機預約掛號的老人 ![]()
與此同時
還有另一批“沉迷”網絡的老人
前不久
因迷戀短視頻中的“假明星”
一位六旬女士離家出走
引發廣泛關注
家人無奈之下只好向警方求助
![]()
實際上,類似的仿冒視頻
存在于多個短視頻平臺上
采用“視頻畫面+后期配音”的手段
蒙騙不明真相的中老年人
并騙取其財物
1
民政部預測,“十四五”期間
全國老年人口或突破3億
然而,截至2020年6月
我國網民規模達到9.4億人
但60歲及以上網民占比僅為10.3%
為了不讓數字化
成為老年人面前的一道鴻溝
多地也在探索應對措施
江蘇無錫:
火車站設置無健康碼通道
今年10月
一張拍攝于江蘇無錫火車站的照片火了
照片中,一塊指示牌提示
“無健康碼由此進入”
為使用老人機、手機沒電、不會操作等
無法出示健康碼的旅客
開通“無健康碼通道”
![]()
北京健康寶新增
“老幼健康碼助查詢”功能
11月21日凌晨,北京健康寶上線
“老幼健康碼助查詢”功能
針對性解決老人、兒童
沒有手機、不會使用等情況下的
日常出行問題
![]()
國辦也出手了!
網友:別讓老人被時代丟下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 昨天(24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
《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
方案明確
各地不得將“健康碼”
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
對老年人等群體
可采取憑有效身份證件登記
持紙質證明通行
出示“通信行程卡”
作為輔助行程證明等替代措施
![]()
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7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20條舉措要求。針對做好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狀態下對老年人的服務保障,方案要求,完善“健康碼”管理,便利老年人通行。
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地區,除機場、鐵路車站、長途客運站、碼頭和出入境口岸等特殊場所外,一般不用查驗“健康碼”。對需查驗“健康碼”的情形,通過技術手段將疫情防控相關信息自動整合到“健康碼”,簡化操作以適合老年人使用,優化代辦代查等服務,繼續推行“健康碼”全國互通互認,便利老年人跨省通行。
方案提出,有條件的地區和場所要為不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設立“無健康碼通道”,做好服務引導和健康核驗。在充分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前提下,推進“健康碼”與身份證、社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互相關聯,逐步實現“刷卡”或“刷臉”通行。
![]()
消息發布后,相關話題閱讀量超4000萬
很多網友表示
“為老人保留一些老辦法
也是一種智能”
“不要讓老人被時代丟下”
![]()
![]()
![]()
![]()
![]()
科技發展的車輪滾滾向前
老年人不應該被甩在身后
讓普惠的陽光把他們一一照亮
就是對未來自己的最大善待
附《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梳理:
應急保障
1.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地區,除機場、鐵路車站、長途客運站、碼頭和出入境口岸等特殊場所外,一般不用查驗“健康碼”;
2.對需查驗“健康碼”的情形,通過技術手段將疫情防控相關信息自動整合到“健康碼”,簡化操作以適合老年人使用;
3.優化代辦代查等服務;
4.推行“健康碼”全國互通互認,便利老年人跨省通行;
5.有條件的地區和場所要為不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設立“無健康碼通道”,做好服務引導和健康核驗;
6.推進“健康碼”與身份證、社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互相關聯,逐步實現“刷卡”或“刷臉”通行;
7.建設改造一批社區便民消費服務中心、老年服務站等設施;
8.為居家老年人特別是高齡、空巢、失能、留守等重點群體,提供生活用品代購、餐飲外賣、家政預約、代收代繳、掛號取藥、上門巡診、精神慰藉等服務;
9.提供突發事件風險提醒、緊急避難場所提示、“一鍵呼叫”應急救援、受災人群轉移安置、救災物資分配發放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應急救援和保障服務; 交通出行
10.保持巡游出租車揚召服務,對電召服務要提高電話接線率;
11.引導網約車平臺公司優化約車軟件,增設“一鍵叫車”功能,鼓勵提供電召服務,對老年人訂單優先派車;
12.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醫院、居民集中居住區、重要商業區等場所設置出租車候客點、臨時停靠點,依托信息化技術提供便捷叫車服務;
![]()
13.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客運等公共交通在推行移動支付、電子客票、掃碼乘車的同時,保留使用現金、紙質票據、憑證、證件等乘車的方式;
14.支持具備條件的社保卡增加交通出行功能,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推行老年人憑身份證、社保卡、老年卡等證件乘坐城市公共交通;
15.優化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客運場站及軌道交通站點等窗口服務,方便老年人現場購票、打印票證等;
16.高速公路服務區、收費站等服務窗口要為老年人提供咨詢、指引等便利化服務和幫助;
日常就醫
17.醫療機構、相關企業要完善電話、網絡、現場等多種預約掛號方式,暢通家人、親友、家庭簽約醫生等代老年人預約掛號的渠道;
18.醫療機構應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保留掛號、繳費、打印檢驗報告等人工服務窗口;
19.配備導醫、志愿者、社會工作者等人員提供就醫指導服務;
![]()
20.簡化網上辦理就醫服務流程,為老年人提供語音引導、人工咨詢等服務,逐步實現網上就醫服務與醫療機構自助掛號、取號叫號、繳費、打印檢驗報告、取藥等智能終端設備的信息聯通;
21.推動通過身份證、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等多介質辦理就醫服務,鼓勵在就醫場景中應用人臉識別等技術;
22.搭建社區、家庭健康服務平臺,由家庭簽約醫生、家人和有關市場主體等共同幫助老年人獲得健康監測、咨詢指導、藥品配送等服務,滿足居家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23.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提供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復診以及隨訪管理等服務;
日常消費
24.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
25.改善服務人員的面對面服務,零售、餐飲、商場、公園等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水電氣費等基本公共服務費用、行政事業性費用繳納,應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
26.采用無人銷售方式經營的場所應以適當方式滿足消費者現金支付需求,提供現金支付渠道或轉換手段;
27.推動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購物平臺等優化用戶注冊、銀行卡綁定和支付流程;
28.打造大字版、語音版、民族語言版、簡潔版等適老手機銀行App,提升手機銀行產品的易用性和安全性;
文體活動
29.需要提前預約的公園、體育健身場館、旅游景區、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場所,應保留人工窗口和電話專線,為老年人保留一定數量的線下免預約進入或購票名額;
30.在老年人進入文體場館和旅游景區、獲取電子講解、參與全民健身賽事活動、使用智能健身器械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導、人工幫扶等服務;
![]()
31.針對廣場舞、群眾歌詠等方面的普遍文化需求,開發設計適老智能應用,為老年人社交娛樂提供便利;
32.探索通過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幫助老年人便捷享受在線游覽、觀賽觀展、體感健身等智能化服務;
政務服務
33.實現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津貼補貼領取等老年人高頻服務事項便捷辦理,讓老年人辦事少跑腿;
34.各級政務服務平臺應具備授權代理、親友代辦等功能,方便不使用或不會操作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網上辦事;
![]()
35.醫療、社保、民政、金融、電信、郵政、信訪、出入境、生活繳費等高頻服務事項,應保留線下辦理渠道,并向基層延伸,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務;
36.實體辦事大廳和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應合理布局,配備引導人員,設置現場接待窗口,優先接待老年人;
37.推廣“一站式”服務,進一步改善老年人辦事體驗;
智能終端
38.推動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適老化改造,使其具備大屏幕、大字體、大音量、大電池容量、操作簡單等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點;
39.積極開發智能輔具、智能家居和健康監測、養老照護等智能化終端產品;
40.發布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開展應用試點示范,按照適老化要求推動智能終端持續優化升級;
41.建設智慧健康養老終端設備的標準及檢測公共服務平臺,提升適老產品設計、研發、檢測、認證能力;
42.推動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政務服務、社區服務、新聞媒體、社交通訊、生活購物、金融服務等互聯網網站、移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
43.優化界面交互、內容朗讀、操作提示、語音輔助等功能,鼓勵企業提供相關應用的“關懷模式”“長輩模式”,將無障礙改造納入日常更新維護;
![]()
44.開展電信普遍服務試點,推進行政村移動網絡深度覆蓋,加強偏遠地區養老服務機構、老年活動中心等寬帶網絡覆蓋;
45.開展精準降費,引導基礎電信企業為老年人提供更大力度的資費優惠,合理降低使用手機、寬帶網絡等服務費用,推出更多老年人用得起的電信服務;
46.組織行業培訓機構和專家開展專題培訓,提高老年人對智能化應用的操作能力;
47.鼓勵親友、村(居)委會、老年協會、志愿者等為老年人運用智能化產品提供相應幫助;
48.引導廠商針對老年人常用的產品功能,設計制作專門的簡易使用手冊和視頻教程;
49.將加強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能力列為老年教育的重點內容,通過體驗學習、嘗試應用、經驗交流、互助幫扶等,引導老年人了解新事物、體驗新科技,積極融入智慧社會;
50.推動各類教育機構針對老年人研發全媒體課程體系,通過老年大學(學校)、養老服務機構、社區教育機構等,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幫助老年人提高運用智能技術的能力和水平。
來源:央視財經(ID:cctvyscj)綜合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
|